摩托罗拉近百年历史回顾——曾经的“Moto科技帝国”之崩塌始末

  新闻资讯     |      2024-03-03 13:43

  摩托罗拉近百年历史回顾——曾经的“Moto科技帝国”之崩塌始末1895年,保罗·高尔文(Paul Galvin)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哈佛镇。1916年,他由于家庭原因从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肄业,并只身来到芝加哥工作;后来又投笔从戎,入伍参加了“一战”。

  1919年退役后他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去了伊利诺伊州最大的城市——芝加哥的一个蓄电池公司工作。此后,他曾在1921年和1926年两度创业,但皆以失败告终。

  1928年,他又联合自己的弟弟约瑟夫·高尔文(Joseph Galvin),在芝加哥哈里逊街847号一幢出租大楼里,共同创办了高尔文制造公司(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当时,高尔文制造公司的流动资金仅565美元PP电子游戏,并且只雇佣了5名员工;但就是这么一家极不起眼的小公司,往后却成长为了名震史册的科技巨头。

  公司成立当年,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此前保罗创业时便已开发的电池代用器,该产品让原本以电池供电的收音机可以在家用标准电力中使用。

  不巧的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遇到了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主营业务几乎陷入了停摆的地步。为了让公司能够继续生存,高尔文兄弟开始试验汽车移动无线年,高尔文公司的第一台车载收音机问世。

  Motorola,意思是“汽车之声”),该名灵感来自于“汽车(motorvehicle)”和“手摇留声机(victrola)”的单词组合。

  因为当时的收音机不仅音质不良,还价格不菲,安装过程也很复杂。更要命的是如果要收听广播,司机必须把引擎停下来,所以很多人拒绝在汽车上安装收音机。

  而高尔文公司制造的车载收音机,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并不会因为受汽车引擎盖产生的静电干扰而出现杂音。同时其价格仅需50美元,约为普通工人一周的薪酬。

  另外保罗还编制了《汽车收音机安装服务指南》小册子,对收音机安装方法和步骤作了详细说明,同时宣称“高尔文汽车收音机的购买者,无疑是尊贵的”,以唤起用户的成就感。

  由于保罗没钱在收音机制造商协会组织的产品展上租一个展位,他便将汽车停在会场外,然后把样机安装在车内,以便参观者入场前就能看到他们的收音机

  凭借这一连串“组合拳”,高尔文公司不仅成功度过了持续四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还借此打入了包括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在内的汽车巨头供应链,公司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同年,还推出了单向的巡逻车用无线接收机——Police Cruiser(巡洋舰),该产品可以预先调谐到特定频率,让巡逻车收听警方电台的广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当时虽然没有参战,但在战争期间,美军开始意识到无线通信的重要性,于是便牵头进行相关设备的研究。不久后,第一台无线背负式步线 问世。

  得知这一消息后,保罗特意聘请无线通信领域的先驱者丹尼尔·诺布尔(Daniel Noble)、亨利克·马格努斯基(Henryk Magnuski)等人加盟公司,主持新型通讯工具的研发。

  1940年,SCR-536 无线步话机正式定型。由于体型小巧质量可靠,顺利打入了军方供应链,并被美国特工们用来保护罗斯福总统。

  1941年七月份该型号正式量产,开始装备美方;但由于通讯距离只有一英里,故一般配备到排一级单位。就在高尔文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之时,同年十二月份日本竟然偷袭了美国珍珠港!

  事后美国正式参战,而且由于备战需要,政府下令禁止民用汽车生产(军工生产优先)。既然民用汽车停产了,那么高尔文公司库存清单上的12万多台车载收音机,一时之间就没了市场!

  原来他请工程师们将这些额定电压为6伏的电池收音机,全部改造成了能在110伏交流电源上使用的家用收音机;且由于当时木材还没被列为战略物资,于是便用木材制作收音机的外壳——显得既美观又实用!

  同年,又推出了首个商用车载对讲系统,而费城则是最早使用这一系统的城市。1942年春天,高尔文公司改进研发出的背负式对讲机——SCR-300正式定型,其有效通讯距离可达三英里,一般配备到连一级单位。

  该产品最早出现在1943年八月份的太平洋战场之新几内亚岛,后来又参与了意大利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等一系列美军战役。

  整个战争期间SCR-300累计生产了5万部,而SCR-536也生产了超过13万部!高尔文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因此大为增长(大部分皆为其生产),并为后续的高速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肯塔基州的保灵格林,高尔文公司又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调幅双向警用无线电通信系统。同时,公司重新启动了因为“二战”原因而中断的电视机研发项目。

  1946年十月份,在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贝尔电话公司启动了世界上首个面向公众的车载无线电话服务,并利用摩托罗拉的通信设备,拨打出了第一个电话。

  由于“二战”后,Motorola 品牌的声誉日渐高涨,人们一说起无线通信首先就会想到这个品牌。

  所以在1947年,保脆直接将高尔文制造公司更名为摩托罗拉公司,同年摩托罗拉还推出了旗下首款电视产品——Golden View。

  这是当时美国国内第一台售价低于200美元的电视机,往后在一年内就售出了10万台!并帮助摩托罗拉一跃成为美国第四大电视生产商。

  摩托罗拉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寻呼机——PAGER,早期服务于医院等用户。而这个产品正是往后便携式寻呼机的雏形,更是未来“BP机”的鼻祖。1958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首台电源和接收器全部使用晶体管制造的双工车载对讲机 Motrac;由于耗电少,这款对讲机即使在汽车没有发动的情况下,也一样可以通线年十月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成立,而摩托罗拉正是该机构的首批供应商之一,主要负责为1962年的金星探索项目——水手二号提供空间通信设备。

  回望其生前,他的办公室除了墙角放着一张办公桌以外,其余地方沿墙都摆放着一大圈沙发;在与部属、员工商讨业务时,保罗总是与他们平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以轻松的方式进行。

  他希望,员工们能将其看作同事或是朋友,而不是老板。所以他还曾多次告诫继任的儿子:“要知道,摩托罗拉一无所有,它所拥有的就是人的力量。”

  可以看出,保罗之所以能带领摩托罗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本身足够优秀且善断多谋外,人格魅力也是一大因素。

  开始实施分散性的管理方案,并且把公司分成了多个部门——本意是鼓励内部竞争(但也埋下了内斗隐患)。他去世了之后,罗伯特·高尔文(

  )正式接管了摩托罗拉,并从1960年开始扩大自己的国际业务。1960年,摩托罗拉开发出低成本生产硅整流器的技术。这种整流器可用于汽车交流发电机,是较不耐用的直流发电机之经济替代品。于是,被称作“车盖下电子产品供应商”的摩托罗拉汽车产品部正式成立。1963年,摩托罗拉与 National Video 公司合资,推出了全球首台真正意义的长方形彩色显像管,并迅速成为行业标准。在此之前,所有的电视荧幕,都是圆形的。

  同时,摩托罗拉还向双子座载人飞船(1961年到1966年的载人实验计划)提供同类设备。当然,摩托罗拉最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还是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出色表现。

  此后终于在1974年结出了硕果——推出第一个 MC6800 型微处理器,随后便不断向通用汽车公司提供改进版的微处理器。同年,摩托罗拉将旗下的消费产品部门(包括电视)整体出售给了日本松下电气,以便继续聚焦高科技电子元件业务。

  1980年,汽车工业所需的电子元器件成为摩托罗拉微处理器的第一个主要市场,其向福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等公司提供了大量的电子引擎控制模块,以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废气排放。

  实际上在80年代,摩托罗拉还有许多里程碑事件,其中包括与日本东芝公司合作研发专业微处理器技术、研发成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发明六西格玛企业质量管理流程等。

  而他第一个电话就非常“调皮”地打给了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的手机项目主管乔尔·恩格尔(Joel Engel)。

  第一个蜂窝无线电话系统,以及第一款商用蜂窝移动电线年,摩托罗拉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全球各地签订供货合同,帮助建立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1G)。1986年,又推出了极为经典的 Bravo 自动寻呼机。这款世界上最畅销的寻呼机设备,可以存储5条长度为24个字符的消息,从而让许多人第一次体验到移动通信。

  所以这个2G时代的技术先机并没有被把握住。1995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首台双向寻呼机Tango。用户可以用它接受短文本信息和邮件,并且使用统一格式回复,同时也可与电脑连接下载更长的信息。1996年,又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轻、最小的全球首款翻盖手机 Star TAC,在国内其被称为“掌中宝”。

  这款极为经典的设备上市后大受全球用户欢迎——电视剧中许半夏用的那部红色手机就是这款,最终销量达到了6000万台!可惜这已经是1G设备最后的辉煌了。

  叠加半导体市场的不景气——微处理器业务被英特尔击溃而DSP业务则被德州仪器打败,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铱星计划”的影响,看似一片祥和的摩托帝国,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了。而这个“铱星计划”,本来是个极具性的构想(参考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可惜在那个年代来说这个构想还是太超前了,下面就看一下这项伟大构想是如何陨落的。

  这个构想的源头还得追溯到1985年,当时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巴里·伯蒂格(Barry Bertige)在一次加勒比海的度假中,听到了来自妻子的抱怨——她无法用手机联系到客户。

  这就代表着,纵使行至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或是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还是自然灾害现场,通信都能变得畅通无阻。如此伟大的构想,直接打动了当时还是董事长的罗伯特。

  还有就是通信费用过于昂贵,以及前述的信号遮挡问题和“闸口”之各种隐患问题,最终铱星公司在2000年宣布破产。虽然铱星公司后面被注资盘活并一直活跃至今,但这已经和摩托罗拉无关了。

  2000年,摩托罗拉完成了对通用仪器公司的收购,交易价格为170亿美元——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经此收购,摩托罗拉的宽带通信事业部正式成立。

  不过这时候,“铱星计划”刚惨败不久,同年又恰逢“互联网泡沫”,所以2001年摩托罗拉深陷巨额亏损。随后摩托罗拉开始大幅裁员,关闭旗下多家工厂,但皆是收效甚微。

  2003年九月份,由于糟糕的管理能力以及反对剥离半导体业务,迫于公司董事会和华尔街股东的集体压力,罗伯特的儿子——克里斯·高尔文(Chris Galvin)辞职离开公司。

  至此,1949年诞生的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正式迎来新生——分别演化为安森美和飞思卡尔这两个半导体行业巨头。

  业务重整后的摩托罗拉重新出发,并在2004年推出了全球首款超薄(厚仅13.9mm)金属机身翻盖手机V3,这就是日后一代人的记忆——RAZR(刀锋)系列的鼻祖。这个型号推出后的四年内,总共卖出了1.3亿部——为史上最畅销的翻盖手机!得益于该型号的极度畅销,摩托罗拉曾一度靠其走出困境。

  2007年是初代 iPhone 发布的年份,而摩托罗拉却还在探索各种智能平台的可能性。最终,摩托罗拉总算是在安卓阵营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2009年九月份,摩托罗拉携手美国运营商巨头T-Mobile,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搭载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CLIQ。安卓手机商用一年之后,摩托罗拉终于跟上了节奏。

  之前从属于摩托罗拉系统公司);交易价格由原来的12亿美元降至9.75亿元,但之前谈定的收购内容并未有任何改变。2011年8月15日,谷歌宣布已与摩托罗拉移动签署最终协议,将以每股40美元的现金收购后者,总价约125亿美元。

  2012年5月21日,谷歌正式宣布完成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成功获得了1.7万余项专利。

  2012年8月14日,摩托罗拉移动发表声明称,将在全球裁减4000个工作岗位(约占总员工的20%),并关闭或合并全球90家运营机构的三分之一。2014年1月29日,联想集团宣布以29.1亿美元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同年10月30日,联想宣布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收购。

  也就是说,摩托罗拉的绝大部分专利仍掌握在谷歌手里,联想收购的大部分都是摩托罗拉移动的硬件部分。

  摩托罗拉近百年的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河画卷,绚烂夺目。如今“Moto科技帝国”虽已分崩离析,但诸“分部”依然在演绎着各自的精彩。

  至于新世纪之初独立的飞思卡尔,则与恩智浦一同在汽车半导体市场称王称霸,如今其纳斯达克市值高达602亿美元(约为4330亿人民币)。分离出去的摩托罗拉无线业务,如今已整合于通信市场世界排名第二的诺基亚旗下;仅存的主体公司——摩托罗拉系统,依然在稳健发展,如今其于纽交所的市值高达549亿美元(约为3949亿人民币)。

  摩托罗拉也一样,其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依然巨大——覆盖面遍及半导体、无线网络、政企服务、家庭终端和个人终端等领域,那个对技术有着无限追求的“摩托罗拉精神”,深刻影响了这近百年来世界的科技发展。